秘密吸引力法则是真实的吗,吸引力法则是真的假的

2022-09-09 05:38:30来源:影视资讯责任编辑:天天影视978人阅读

2006年,澳大利亚的一位电视节目策划人朗达·拜恩推出了一部叫做《秘密》的电影,让“吸引力法则”的概念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线,随后几年中,这股新思想风潮愈演愈烈,不少中外名人大咖都推荐过这部电影的同名书籍。“心想事成”是这一思想的核心理念,那么它真的能够做到吗?这一期李悟空就来简单聊一下。

亲朋好友们节日祝福的时候经常喜欢向对方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这类祝福的话。而这恐怕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而现在居然有号称可以实现这一想法的思想方法,知道这个新思想的人们怎么可能不激动呢?

看到很多自媒体作者都很热衷于讲吸“引力法则”,说得神乎其神。由这一思想而延伸出来的书籍更是数不胜数,他们言之凿凿的样子让很多人都对吸引力法则充满了兴趣,尤其是一些成功学大师们对这一思想的热捧更是加快了这一思想的传播,然而事情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有一段时间李悟空感觉很迷茫,不停地在寻找这个世界的终极真理。偶然的一天看到了朗达·拜恩所写的《秘密》系列书籍,一看之下大为震惊!人类世界居然有如此振奋人心的思想,心想事成,简直太妙了!于是简单学了一下就很快实际实验了。

我试了一件很小的事情,然而结果是根本不灵!为什么呢?

是不是这本书并不是“吸引力法则”思想的源头呢?于是我就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吸引力法则的探源之旅。

后来才知道早在1877年,“吸引力法则”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已经在赫莲娜·布拉瓦茨基的关于神秘密教的书《揭开伊西斯的面纱》中出现了,她是从印度宗教中获得的这个概念。随后出现了很多以此思想为核心的书籍,但是都没有引起太大的水花,直到那部叫《秘密》的电影的出现,才真正让“吸引力法则”开始逐渐风靡全球。

而朗达·拜恩的电影书籍灵感则来源于杰瑞·希克斯和埃斯特·希克斯夫妇,我心里想他们夫妇所写的书籍应该就是是秘密背后的秘密!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买回了他们的所有中文版著作,如饥食渴地阅读了起来,一读之下,果然精彩。

而且这些书据他们夫妇在书的序言里讲,是号称亚伯拉罕的一伙灵性生命附在埃丝特·希克斯的身上写成的,由“神灵”假手他人写出来的书籍更是激起了我强烈的阅读兴趣。

然而我总觉得这一思想是有缺陷的,因为我总感觉心想事成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可就是找不出问题所在!虽然这些书确实有着积极正能量的一面,但应该没有作者们吹嘘的那么厉害。

而且他们那个“亚伯拉罕”的说法我也很怀疑,因为他们夫妇的书盛行于上世纪90年代,而这一思想很早就出现了。好多人都说自己是吸引力法则的正宗创始人,然而历史在那里是明摆着的!

虽然有好多知名人士都为这些书做过广告,但那些人好多都在接触这一思想之前就已经成功了,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因为这一思想,也就是说,这一思想并没有他们吹嘘的那么厉害。

再后来因缘际会,李悟空回过头来阅读了以《易经》为首的一些国学经典,眼前的迷雾才渐渐散开了,现在我可以说找到了“吸引力法则“这一思想的漏洞。

这个思想鼓吹宇宙的资源是无限的,我们想要什么就可以要什么。这其实完全就是一种自欺欺人,夜郎自大。没错,人类相比地球上的其它生命是有很大自主性的生物,但这个自主性是有限制的!人不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

地球的矿物、淡水、林木、土地资源等等统统都是有限的,人类早已尝到了过渡开采资源带来的恶果,而这种思想的那种说法完全就是在痴人说梦!

六道生命对应着一个卦中的六爻,动物在第三爻,人在第四爻,对应着六爻中的三四爻,这两个位置的爻辞通常都不好。人虽是地球上的万物之灵,但在整个六道中实在是没什么好骄傲的!

也就是说人是实实在在有局限性的生命,我们不会飞,我们要依赖氧气......不是说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人世间资源根本就不是无限的,所以我们人类才要合理开采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心想事成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条件的配合才可以,是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吸引力法则根本就不尊重客观事实!

无视客观事实,主观想当然,这就是“吸引力法则”的巨大漏洞!所以说任何思想都不能迷的太过厉害!过犹不及,过渡痴迷就会发展成迷信,各位一定要对此种思想保持足够的警惕。

不能否认的是这一思想确实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过度沉迷就会让人成为空想家!最终只会一事无成!不可不防,深度沉迷于此种思想的人们该醒醒了!脚踏实地才是正道。

秘密吸引力法则是真实的吗,吸引力法则是真的假的

《秘密》这本书里讲的“吸引力法则”是真实存在的吗

是真实存在的。 吸引定律又称“吸引力法则”,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 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能量,一直引导着整个宇宙规律性的运转,正是因为它的作用地球才能够在46亿年的时间里保持着运转的状态。 也正是因为它的作用,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中,数以亿计的星球,都能相安无事的停留在各自的轨道上安分地运行,这样一种能量引导着宇宙中的每一样事物,也引导着我们的生活,这种能量就是——吸引力。 基本含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总是倾向于跟自己的同类待在一起。而能把分散的人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群体的就是这个群体的灵魂人物。 一般被这个灵魂人物召集到一起的分散的人身上,总会有这个灵魂人物的一些影子,也就是说他们具有某种共性,正是由于这种共性,这个灵魂人物才能把人们吸引过来,从而形成一个团结的群体

秘密吸引力法则是真实的吗,吸引力法则是真的假的

《秘密》这本书里讲的“吸引力法则”是真实存在的吗?

搬运《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书评: 《秘密》的秘密 朗达.拜恩2006年出版的《秘密》一书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卖了1900多万册。虽然她声称《秘密》一书已经交代了“决定宇宙中一切秩序和你经历的每一件事情的法则”,但在上个月她又推出了该书的续集《力量》。 拜恩在《秘密》中说,吸引力法则就像重力一样,是宇宙的一种基本法则。在第二册中她又补充了一个“爱的力量”。她写道:“多个国家的研究者发现,当水手到爱和感激等级及的词语和感情时,不仅水的能量等级会增长,而且水的结构会变得更和谐。当水收到恨等消极感情时,水的能量会降低,会出现混乱。”(按:这多像那个水结晶的实验?)由于“你的脑袋中80%的成分是水”,你知道这一点是多么重要。书名中的力量指的是爱的力量,你付出爱,宇宙就会满足你的心愿。美国《新闻周刊》说:“我认为没有办法给爱冠以恶名,但读了《力量》智慧,我只希望拜恩能往她的心里放点别的。我推荐理性的力量。” 美国两位心理学教授克里斯托夫.沙布里和丹尼尔.西蒙在《纽约时报》撰文,对拜恩的两本书做了批判。吸引力法则说,不管你的生活经历到什么,都是你思想的直接结果。如果你想到变胖,你就会变胖。如果你想到瘦的人,你就会变瘦。你想到钱,你就会得到更多钱,但如果你想到账单,你的信箱就会被账单塞满。据《秘密》和《力量》所说,你的思想和感受有一种吸引力和频率。它们跟宇宙呼应、震荡,会吸引有着同样的频率的事件。 拜恩没有为吸引力法则这一荒谬的物理学提供任何科学证据。吸引力法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拜恩说,柏拉图、伽利略、贝多芬、爱迪生、卡耐基、爱因斯坦都知道这一秘密。上个世纪,华莱士.沃特尔斯、拿破仑.希尔等人就表达过类似的内容。拜恩所说的宇宙跟沃特尔斯的“智慧的实体”和希尔的“无限的智慧”扮演了相同的角色,它像上帝一样提供我们想要的东西。因为利用了人类的心理,读者们都没有注意到拜恩书中不合逻辑的地方:如果有1000个人都真心希望赢得本周的2亿元乐透大奖怎么办?宇宙如何妥善处理这一混乱? 这种伪科学概念为何如此经久不衰呢?两位作者说,可以把《秘密》和《力量》中包含的信息理解为一种高级文化基因,一种知识病毒,经过进化,它的结构能最好地利用人类心灵设计上的一套缺陷。拜恩通过操纵大脑中天生的认知偏见谋取了巨额利润。 拜恩使用的第一个诡计是心理学家所说的“社交证据”。人们愿意做别人在做的事,因为那好像证明了他们自己的行动的价值。所以电视购物广告上会显示有多少观众在购买他们销售的商品,好几个人而不是一个人给出的建议显得更可信。《秘密》一书频繁引用了大约20个导师的话,其中很多人本身是流行的励志大师。在《力量》中,拜恩也引用了梭罗、甘地和奥古斯汀等圣人的话。这一把戏是一个叫“来自权威的论证”的逻辑谬误。 拜恩还激发了“潜力幻象”,我们都愿意相信我们拥有很多尚未开发的潜力等待释放。这一幻象可以解释“小小莫扎特”和寓教于乐的视频游戏的流行。严格的实验研究反复说明,这些东西没有明显提高智力。 《力量》和《秘密》中反复提及吸引力、能量和量子力学。“每当你听到有人引用高深的物理学来解释心灵的原理,就别理会他,我们已经有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这样的学科来处理这些问题。”拜恩使用伪科学术语主要是为了建立一种“知识幻想”,社会科学家说,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对某种东西的理解超出实际情况。相信心想事成说明,人类倾向于认为相继发生的事情之间形成了因果联系。当我们听到的每一个故事都符合我们期望的模式时更是如此,心理学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因果幻觉”。现实中发生的是:我想着得到工作,然后我就接到了电话通知;我想得到工作,但一直没接到通知,或我没有想到得到工作,然后我得到了,或没有想着得到工作,结果我没得到。只要正面联系发生一次就足以让我们得到扭曲的画面。更糟糕的是,我们会把两件前后相距很远甚至想法的事情错误地记成先后发生。
标签:[db:TAG]

热播影视

为您推荐

免責聲明:若本站收錄的資源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發郵件至: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謝謝合作!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  备案号:渝ICP备2022009531号

留言

顶部
退出将无法使用会员功能

会员专享收藏与播放记录

全新的交互式体验

分享便可赚积分升级会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