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刘伯温不能进功臣榜「朱元璋大肆封赏开国功臣被民间追捧的刘伯温为何只位列末席」

2022-09-10 04:35:36来源:影视问答责任编辑:天天影视298人阅读

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叫做:“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按照这一标准,蜀汉丞相诸葛亮尽管一生鞠躬尽瘁,但只不过是助刘备偏安蜀地,而作为明朝开国元勋的刘伯温则帮助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了天下,其才能与功绩似乎比前者更加出众。

传说当中,刘伯温不但精通天文地理、深谙奇门遁甲,对兵法韬略更是烂熟于心,拥有非凡的智慧,甚至可以用“神鬼莫测”来形容。然而,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大肆封赏开国功臣时,却只将刘伯温封为了诚意伯。要知道,这次朱元璋共封了六公、二十八侯、二伯,刘伯温在其中只是位列末席。那么,为何刘伯温只能居于功臣之末呢?

直截了当地说,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刘伯温并没有民间流传那般神通广大,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过程中,他的贡献并不算特别大,没有到可以封公、侯的地步。元至大四年(1311),刘伯温生于浙江青田,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温州文成县一带。他年幼便聪慧过人,后来顺利考中进士,并由此进入元末官场。

根据《明史》记载,刘伯温“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或许正是因为精通象数谶纬这样高深玄妙的学问,当时一个叫做赵天泽的人便将刘伯温与诸葛亮归为了同类,后世也就常常将这二人相提并论,并一同神化。

至正二十年(1360),攻下金华的朱元璋听闻刘伯温的名声,便重金邀请其出山,经过孙炎的牵线,刘伯温终于加入朱元璋麾下,并提出了关于时政的十八项看法。对于当时的朱元璋来说,优秀的谋士格外珍贵,于是他“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后来,朱元璋询问刘伯温争夺天下的方针,后者提出先消灭陈友谅,再攻打势单力孤的张士诚,如此便可北上平定中原,成就霸业。

朱元璋依照其计划行事,最终成就了帝业。客观来说,刘伯温当然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他既没有像魏国公徐达、宋国公冯胜那样冲锋陷阵立下战功,又没有如宣国公李善长般管理物资、协调诸将,更非中山侯汤和这种朱元璋的亲信旧识。大多数时候,他只是作为幕僚提出建议,根据其功劳将其封为伯其实并无多么不合理。

第二个原因,其实也是导致刘伯温功绩有限的原因,那便是资历太浅。上文提到,刘伯温是于至正二十年(1360)加入朱元璋的阵营,在此之前他为元朝廷效力了二十四年,而他从为朱元璋效命开始算起,到洪武四年(1371)被朱元璋“赐”还乡总共也才十年出头。本来定位就仅仅是谋士,来得又如此之晚,其地位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最后,朱元璋“赐”刘伯温“归老于乡”这一事件的背后,其实就藏着第三个原因。朱元璋登基后,刘伯温被封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他主张采取较为严苛的法令来整顿朝纲,鼓励御史们积极检举,虽然成功借此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但与此同时也得罪了同为开国功臣的李善长等人。于是,刘伯温遭到了以李善长为首众多大臣的极力诋毁。

李善长与徐达、郭兴等众多朝中重臣都来自濠州,与朱元璋算是同乡,汤和更是其童年好友,这些人组成了势力庞大的淮西集团。相对应的,来自青田的刘伯温和来自金华的宋濂等大臣组成了浙东集团。在这两派的斗争中,朱元璋显然会更加偏袒自己的老乡。正因如此,刘伯温不但只被封伯爵,还在次年就被迫返乡。

值得注意的是,受李善长推荐担任丞相的淮西集团成员胡惟庸曾经弹劾刘伯温,导致其被夺去俸禄。刘伯温十分惶恐,连忙前往京城向朱元璋请罪,随后便留在南京不敢返乡,担心被淮西派暗中加害。尽管这般小心,但他还是在服用胡惟庸送来的药物后离奇去世。如此看来,淮西、浙东之间的派系斗争确实十分激烈,而刘伯温只被封伯,或许正是因为朱元璋不满其党同伐异的行为。

综上所述,首先历史上的刘伯温并没有传说中那般神通广大,他加入朱元璋麾下的时间短,做出的贡献有限,封伯爵原本已经是比较合理的赏赐。在此之上,他又作为浙东集团的领军人物与淮西集团斗争,招致了更偏袒淮西的朱元璋的不满。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就导致了民间颇受追捧的刘伯温只能位列开国功臣的末席,且下场凄惨。

朱元璋为什么刘伯温不能进功臣榜「朱元璋大肆封赏开国功臣被民间追捧的刘伯温为何只位列末席」

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为何成倒数第一呢?

洪武三年,征虏大将军徐达率军大破扩廓帖木儿,朱元璋闻讯大喜,颁平定沙漠诏于天下。十一月,徐达率军返回南京,朱元璋随即大封开国功臣,封公者六人、封侯者二十八人、封伯者两人。封赏诏书颁布后,人们很意外,谁也没有想到功勋卓著的刘伯温居然排行倒数第一!

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刘伯温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兵法、数理,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其功绩堪比汉朝的张良,堪称朱元璋手下第一谋士。有一次,朱元璋和李善长谈论刘邦如何能统一天下时,谈到了“汉初三杰”的问题。

朱元璋说:“尔吾之萧何也,徐达吾韩信,而子房则谁当之?”李善长推荐宋濂,朱元璋却说:“吾知之。文武全才,不如青田刘基。”于是朱元璋命胡大海、孙炎上门请刘基出山。由此可见,当时刘基的名气很大,朱元璋也将其视为张良一样的人物。后来的历史证明,刘伯温却是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先是龙湾之战,接着又是鄱阳湖之战,正是因为朱元璋听取刘伯温的计策,才击败了自己最大的敌人陈友谅。在此后的平定张士诚、北伐元朝的过程中,朱元璋也是按照刘伯温的谋划进行的,最终的结果是“略如基谋”。可是到了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赏开国功臣时,刘基却被忽视!

李善长的封赏是“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同时“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徐达的封赏是“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予世券。”

而刘伯温的封赏是“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刘伯温的上护军、资善大夫是正二品,而徐达、李善长的左、右柱国,特进光禄大夫是正一品。另外徐达、李善长的岁禄达到四五千石,而刘伯温仅为两百四十石,不及徐达的二十分之一。

在明朝所有的开国功臣中,刘伯温的爵位是最低的,仅为伯爵,岁禄也是最低的,而且爵位还不能世袭。既然朱元璋都说刘伯温是“张良”,为何待遇却是最差的呢?刘伯温出山辅佐朱元璋是在1360年,时间要晚于李善长、徐达等人,而且刘伯温不是淮西人,此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刘伯温的身份与其他人不一样!

刘伯温在1333年考中进士,在元朝做过十几年的官。在朱元璋看来,刘伯温虽然辅佐自己开创天下,但终归是个“贰臣”。洪武二年末,御史王著弹劾那些曾将在元朝做过官的人,说他们是“亡国之臣,不宜用”。于是在洪武三年六月,刘伯温被免去了御史中丞的职务。作为“贰臣”的刘伯温,自然不能获得更高的赏赐。

朱元璋为什么刘伯温不能进功臣榜「朱元璋大肆封赏开国功臣被民间追捧的刘伯温为何只位列末席」

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刘伯温为何成倒数第一?

朱元璋在平定天下,建立大明王朝后,为了对跟着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表示感谢,决定论功行赏。按照以前朝代的传统,以公、侯、伯等爵位进行分封。

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时候,封了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等六人为公爵,蓝玉、傅友德等二十八人为侯爵,汪广洋、刘伯温伯两人为伯爵。在这次分封中,只有李善长、汪广洋、刘伯温三人为文臣,其他人都是武将。

而刘伯温在民间素有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对他的智谋非常认可。在朱元璋争夺天下过程中,刘伯温也确实对得起这个称号,他帮助朱元璋放弃两线作战方案,集中精力先对付陈友谅、张士诚,同时竖起大明旗帜,招揽人心。在取得胜利后,接着帮朱元璋制定灭元方略。

就是这样为建立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刘伯温,朱元璋给予的分封却不高,说明朱元璋内心是不认可刘伯温的。在分封功臣中,六位公爵都是淮西集团骨干成员,都是一开始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人,而刘伯温刚开始还在元朝任过官职,后来因看不惯元朝腐败辞官,被朱元璋邀请才加入的。

刘伯温对朱元璋很了解,在明朝建立不久,就不断申请辞官,告老还乡。朱元璋刚刚建立政权,对才华横溢,而又不想继续跟着他干的刘伯温很有意见,在分封上自然要降低些。从后来朱元璋为确保政权稳定,大杀功臣,可以看出刘伯温预测非常准确,而自己的分封爵位较低,很好躲过这一劫。

标签:[db:TAG]

热播影视

为您推荐

免責聲明:若本站收錄的資源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發郵件至: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謝謝合作!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  备案号:渝ICP备2022009531号

留言

顶部
退出将无法使用会员功能

会员专享收藏与播放记录

全新的交互式体验

分享便可赚积分升级会员组